电子招投标发展亟待实现“两个突破”

      今天,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各个领域都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取得进一步发展。建设工程领域招投标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已取得初步成果,即将进入整合阶段,业务需要整合,各类系统需要整合,各地都在关注全过程信息化建设,而这些必须建立在有良好的平台支持、有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系统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电子招投标也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整合发展将是趋势,平台技术和标准接口将成为成功的关键要素,只有充分理解和考虑信息化发展的特性,建设工程领域的招投标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突破性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推动建设工程领域的招投标信息化(电子招投标)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两个突破”。
      推行电子招投标必须在标准接口环节实现突破
      如今,信息化手段已逐步应用到建设领域招投标的各个环节,从项目申报到中标通知书发出,各种系统的应用都对规范市场活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各地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等有形建筑市场及招投标交易场所建设过程中,均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核心内容。
       建设工程领域的招投标信息化起步较早,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0%以上的市级交易中心建设了与招投标相关的各类信息系统,这对于全行业的信息化发展和行业规范起了很大作用。然而,随着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入,各类问题也纷纷显现出来,主要体现在系统建设、法律法规、推广应用等方面。尽管利用信息化手段的出发点是为了提升现有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但各类系统在不同的时期建设,由不同的软件厂商建设,涉及建设工程招投标各个业务环节,这就导致了各种“信息孤岛”的形成,它们阻碍着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也使得相关人员在使用系统时产生了诸多不便,甚至降低了工作效率。如招投标系统需要接收招标和投标的相关数据,而现行的很多系统在接口兼容方面考虑较少,只考虑了系统本身功能的完整性,导致不同系统的数据无法实现传输,在跨系统作业时往往需要人工辅助完成,不能相互调取数据。同时,系统和工具之间的接口兼容问题也比较突出,有的软件厂商建成的系统只能兼容自己的软件,不仅造成不好的市场影响,也违背了招投标的“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当前,信息化手段已融入招投标的各个环节,各地的信息化建设也各具特色,但其出发点和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电子招投标的发展。2013年5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出台了《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和《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技术规范》,随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委就《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的贯彻实施发布指导意见。上述文件均对接口开放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对接口的具体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初步规范。
      在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研究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暨招投标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与会代表交流了电子招投标建设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接口开放以及如何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真正实现招投标全过程电子化等方面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单一系统向集成系统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建设领域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对造价软件接口开放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国100%开放接口的有7个省份,50%以上开放接口的有5个省份,剩余省份的接口开放率均不足50%。据了解,目前各地在新开发电子招投标系统时,对接口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这不仅是系统本身的需要,也体现了市场竞争和公平的原则。笔者认为,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标准建设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推行电子招投标必须在标准化管理环节实现突破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的招标项目规模超过10万亿元,占GDP的10%左右,涉及领域包括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物业管理等方面,全国有80%的企业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各种招投标活动。
      作为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建设工程招投标的信息化程度也反映着行业信息化推动的进程。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省市的电子招投标平台上线运行,网上投标报名、在线下载标书,甚至异地远程评标的方式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可以说,目前工程交易信息化已经进入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地区先行到全国踊跃参与的电子化时代。尤其是一系列成熟的工具软件得以广泛应用,使招投标文件编制、工程计价、评标等业务效率大幅提高,专业性和准确性得以保障。部分招投标主管部门建立了招投标管理信息网站,统一了招投标信息发布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布。部分省市依托有形建筑市场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招投标管理系统,并在招投标监管电子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较多的系统建设经验。
      标准化的推广是行业良性竞争的一个保障。在实践中,诸多行业性垄断是以直接排斥、限制竞争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从微观层面看,行业性垄断往往通过直接禁止某一产品或某地产品进入某一特定的产品市场或地域市场,改变了特定市场上竞争者的地位,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与垄断局面的出现。从宏观方面看,行业性垄断损害了公平竞争秩序,将本应统一、开放的全国性市场分割为彼此封闭、互不联系的条块结构,妨碍了全国开放、统一市场的形成,阻碍了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建立与完善的进程。
      据笔者了解,目前,全国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了综合评标专家库,有9个省(区、市)正在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正在为组建全国房屋市政工程评标专家库作积极的努力。国家有关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导,健全制度规范,尽快推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综合评标专家库体系。标准化是电子政务的基础,是电子政务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安全可靠”的前提。国内外信息化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必须有标准体系的支撑,尤其要发挥标准化的导向作用,以确保其技术上的协调一致和整体效能的实现。
       (来源 中国建设报)

联系我们 | 投诉咨询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下载中心 | RSS订阅
主办单位:中国招投标管理协会
版权声明: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建设部建材南楼 邮政编码:100081
Copy©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