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管理的困境与突破

核心阅读:
       管理者应该看到,企业管理模式强调一体化整合管理,强调信息化(可视化)平台的支撑,强调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这些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内涵的趋势正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
       采购是企业价值追求的支撑力,其发展正在历经三个阶段:成本导向阶段、价值导向阶段和“群竞争力”阶段。“群竞争力”阶段,在采购实践中更多表现为能力采购,即买卖的不是外在商品,而是供应商内在能力,比如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成本控制、服务能力、物流能力等。
       目前,国内企业呈现出来三个采购管理热点,它们是集中化采购、招标采购和信息化采购。

       目前,中国企业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环境压力,表现为经济下行和体制机制不完善;二是竞争压力,表现为价格无序与创新乏力。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动力与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需要企业战略的引导和管理模式的支撑,战略又受到企业家禀赋和制度环境的制约,如何破局?核心在于重构管理者的格局。管理者应该看到,企业管理模式在强调一体化整合管理,强调信息化(可视化)平台的支撑,强调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这些以供应链管理思想为核心内涵的趋势正逐步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流。
       在供应链框架下,采购已演变成为企业价值追求的源动力,这个“源动力”有三重含义:一是外部商品采购,包含资产、货物和服务,这些资源用于支持生产;二是外部能力采购,比如技术引入与协同研发,这些“软资源”用于提升技术能力;三是上游供应商整合重构,透过战略寻源,实现战略采购,这些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群竞争力”。采购作为关键职能,位置在前,对其后的生产与销售影响,集中表现在质量、技术、成本和快速反应等核心经营绩效指标的领先上。
       采购的源动力向驱动力实现,需要职能再定位,一是突出战略性,从职能价值的角度,采购职能的价值界定经历了四个阶段: 服务部门、支持部门、参与部门、战略部门,其中,核心理念变化是发挥采购职能的主动性和价值创造性,实现企业战略协同;二是强调参与性,采购是价值追求的动力源,这体现为采购在战略协同推动下,能够参与到产品生命周期的一切活动中,在采购实践中表现为协同研发、协同预测和战略寻源等,采购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程度日益参与到产品开发战略与竞争决策过程之中;三是倡导规范性,采购管理需要流程标准化、数据标准化,以及供应商和商品数据库编码等。
       同时,采购管理要由传统的订单驱动、合同管理的日常执行,转向到集中化采购模式设计、品类化专业研究、电子化采购执行、数据化采购决策,以及战略寻源与供应商关系规划上来。
       采购发展的三个阶段
       采购是企业价值追求的支撑力,其发展正在历经三个阶段:成本导向阶段、价值导向阶段和“群竞争力”阶段。
       成本导向阶段,要点是实现企业利润,在采购目标排序中,价格位居首位,并成为先决条件。在供应商寻源过程中,价格权重独大,谈判压价是采购人员的主要工作,供应商也常常以价格优势取胜。在这个阶段,采购的质量压力和及时交付风险过大,往往得不偿失。成本导向的短期利益追求,难于构建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价值导向阶段,要点是实现客户价值,在采购目标排序中,技术、质量的领先性要求位居首位。同时,价值导向要求采购参与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之中,比如,采购早期参与和供应商早期参与的协同研发模式,采购参与的价值工程再造VA/VE,采购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都是价值导向的实践表现。价值导向模式意在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与市场价值,透过协助客户实现其利益,建立稳定客户资源池,实现企业长久发展。
       “群竞争力”阶段,要点是能力资源整合,所谓“群竞争力”是指供应商资源加上采购方自有资源的整体性能力,采购方在“群竞争力”推动下,存在自我能力扩张或压缩的两种可能性,其意在重新构建供应链系统,扬长避短。在采购实践中更多表现为能力采购,即买卖的不是外在商品,而是其内在的供应商都有的能力,比如设计能力、生产能力、成本控制、服务能力、物流能力等。
       由此可见,前面两个阶段是产品视角,“群竞争力”阶段是供应链视角,它更有深度和拓展性。
       目前,采购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没有走出成本导向阶段,表现为内部强调支出控制,组织强调集权化监管,外部对供应商实施高压政策,导致供应风险增大,供应稳定性受损。
       采购价格导向发展阶段的背后成因有三个:第一,竞争模式单一,过度强调价格竞争,比如格力电器、吉利汽车都存在这个问题;第二,采购职能定位过低,面临着“感觉受重视,没有话语权”的境地,依然被定位为服务部门和支持部门,其内在价值没有充分挖掘,缺乏战略地位,由此引发的被动性采购,使企业竞争绩效难于提升;第三,“内部人控制”倾向严重,没有倚重规范化流程,突出制度机制。依赖对人的道德与信任判断来管控采购,导致采购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缺乏保障。
       对采购管理热点的看法
       目前,国内企业呈现出来三个采购管理热点,它们是集中化采购、招标采购和信息化采购。
       集中化采购旨在利用采购方采买数量的杠杆力量,实现成本节约,其中的内涵是改变了供应商的成本结构,彼此受益,不可借机走向供应商压榨的误区。其二是集中化采购将改变采购的组织与权力结构,呈现出集权化管理的趋势。可能导致组织与业务的过度集中化,活力与效率产生损失,这需要适当的平衡。
       招标采购是一种采购方法,招标的规则使得采购方可以利用供应商间的利益博弈,拿到适当价格的商品。同时,招标是一问一答,具有一定意义上的效率价值。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一是招标采购是采购的方法,方法不具有道德价值,不可以此粉饰太平,摆脱责任;二是招标采购作为微观的企业职能活动,不适宜进行法律层面的具体约束,方法是为目的服务的,强调方法而忽视目的,导致为形式而形式,这在国企尤为严重。
       采购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信息化的价值反映在数据传递、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三个领域,信息化是管理的工具,不是管理的目的。在采购管理中我们所关注的商品目录与编码、供应商数据库管理、采购支出分析、采购品类研究、战略采购与供应商关系管理等,都需要信息化平台来支撑,还有电子化支付与电子化竞价等拓展。采购信息化没有对错问题,是有没有能力用,以及能不能利用好的问题。




       来源:《招标采购管理》 作者: 王大勇,资深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家,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采购委首席顾问。 

联系我们 | 投诉咨询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下载中心 | RSS订阅
主办单位:中国招投标管理协会
版权声明:本网站信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必究。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建设部建材南楼 邮政编码:100081
Copy©2012